从今年2月份开始,根据中央的统一部署,浙江集中开展全省政法队伍教育整顿。截至6月底,第一批以市县两级党委政法委、政法单位、全省监狱戒毒单位为对象的教育整顿基本结束。
今天下午,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浙江省第一批政法队伍教育整顿新闻发布会,介绍相关情况。
下一步,浙江将按照全国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工作统一部署,及时开展第一批教育整顿“回头看”工作,抓紧谋划出台第二批教育整顿工作方案,全力以赴推动教育整顿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全面打造浙江政法铁军。
发布会现场,针对执法队伍教育整顿的更多细节问题,发布人逐一作了回答。
省委书记袁家军担任省委政法队伍教育整顿领导小组组长,多次深入基层调研指导,在每一个重要环节作出批示,提出明确要求。市县两级党委主动履职,“一把手”为政法干警讲党课,与政法领导班子成员谈心谈话。各协同责任单位同心同向,合力推进。政法各单位党委(党组)积极履行直接责任。省委6个驻点指导组一线督战、一线推进,发现并解决了一批突出问题。
部署开展“我在红船起航地学党史”“百年潮涌,红船精神薪火相传”主题党日等系列活动。开展“重温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等系列活动。深学习近平法治思想。深学习近平法治思想,组织习近平法治思想宣讲系列报告会和全战线、全覆盖的轮训和培训,举办法治浙江建设理论研讨会,评选法治浙江建设15周年“十大法治人物”“十大法治事件”“十大最佳实践”。
注重思想工作,深入开展宽严政策宣讲,广泛深入开展对干警的谈心谈话。注重以案示警,省纪委监委专门结合20余个干警违纪违法典型案例作辅导报告,9000余名政法领导干部通过视频聆听。注重政策攻心,通过细化政策、颁布案例,及时明确9类“自查从宽”、5类“被查从严”情形及适用时间、对象和处置流程等。
全面梳理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中暴露的问题、执法司法规范化水平提升年活动中发现的问题、贯彻执行政法工作条例中存在的问题、巡视巡察反馈的问题、领导班子考核测评提出的问题等“五张清单”,深入对照查摆。注重开门搞整顿,广泛开展各类“开门纳谏”活动。畅通群众投诉举报渠道。规范处置举报线索流程。教育整顿期间,全省立案审查调查涉嫌违纪违法干警713人,留置37人。
紧盯“六大顽瘴痼疾”和突出问题,坚持分类施策、靶向治疗。全链条立体化开展重点案件评查、涉法涉诉信访案件清查、法律监督专项检查。梳理1990年以来的“减假暂”办案规范,依规依法准确纠错。落实政法干警离职前提醒谈话和限制从业认定制度。突出数字赋能,创新开发“三个违规”身份对比溯源、“非羁码”、小微金融案件快办快审、“案件码”全流程质效感知等35个数字化应用场景。
广泛深入开展思想发动和舆论宣传引导,形成干警自觉投身教育整顿的良好氛围和全社会关心支持教育整顿的强大声势。
各地各政法单位认真履行主责主业,有力推动政法工作高质量发展。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实施维护政治安全、治安防控、行业监管、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依法治网等平安建设“五大体系”方案,迭代升级“一中心四平台一网格”基层社会治理体系,风险闭环管控大平安机制进一步完善;研究部署“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诉源治理、完善执法司法制约监督体系等法治建设重大抓手;推动数字法治系统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
这次政法队伍教育整顿有没有就老百姓普遍关心的司法公正问题进行部署?整改效果怎么样?
-
强化组织引领,突出规范操作,做到精准引领:省高院第一时间成立由院长为组长的教育整顿领导小组和顽疾整治指导小组;定向成立六个整治专班,分别负责指导落实并精准解答市县法院的各种问题。
深入动员多轮驱动,激发干警自查自纠内生动力,实现多轮“全覆盖”自查自纠。强力推进案件评查,把案件评查作为发现问题、深挖线索的重要举措。定向联动重点排查,加强与组织人事、市场监管、税务、司法行政等部门协调联动,对在职干警和家属、子女及其配偶进行“清单式”“地毯式”排查。开门纳谏主动深查,向全社会公布顽瘴痼疾整治内容和监督的渠道,接到群众来信来访来电5868件次,征集意见建议3954条。数字赋能深度排查,探索建立信息化数字集成问题线索的途径,对减刑假释案件实现智能排查和人工排查相结合。
问题大起底前所未有、靶向整治前所未有、建立长效机制力度前所未有、触及灵魂前所未有。
如何把教育整顿与党史学习教育以及履行好法律监督职能有机结合起来?
浙江检察机关勇于开展自我监督,坚持刀刃向内,认真抓好本系统“六大顽瘴痼疾”的整治;将敢于监督、善于监督的要求全面贯彻落实到助推政法队伍顽瘴痼疾的整治上。
省检察院在全国率先出台《加强司法工作人员相关职务犯罪侦查工作 深化政法队伍教育整顿的若干意见》,出台《关于开展法律监督专项检察工作的实施方案》,指导全省检察机关在教育整顿工作中切实发挥检察监督职责。
通过综合施策,全省检察机关共排查发现问题358件,认定280件,已整改278件。
在勇于监督、善于监督方面,针对“六大顽瘴痼疾”中“违规违法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的问题,出台工作细则,与有关部门联合开展专项排查整治,派员下沉到监管场所集中地区抽查重点案件、会商疑难案件,对有疑点的问题逐案核查并撰写审查报告,合力解决这一顽瘴痼疾。针对“有案不立、压案不查、有罪不究”问题,与有关单位形成合力,监督纠正了一批应该立案而不立案、不应立案而立案的案件,追加了一批漏罪漏犯。
同时,在教育整顿过程中,将党史学习教育和检察履职紧密结合。今年3月,省检察院联合杭州军事检察院开展“守护红色军事文化史迹”的检察公益诉讼专项行动,截至目前共立案办理相关公益诉讼案件308件,推动对全省462处革命遗迹进行保护。同时,会商、督促相关部门建章立制,推动系统治理。
老百姓比较关心有案不立、压案不查、降格处理及违规取保候审等问题,浙江如何进行整治?
政法队伍教育整顿部署开展以来,全省公安机关重点抓好以下三方面的工作:
组织全方位筛查。各市县公安机关对去年以来近180万条涉案警情进行逐一筛查,重点排查是否存在有案不立的问题。对近3年来所有撤销案件、不予立案、超期未结的案件,尤其是涉及黑恶势力、黄赌毒、电信网络诈骗等案件进行深入自查,重点排查是否存在压案不查、降格处理及违规取保候审等问题。
严格开展核查整改。对筛查发现存疑的案件和警情,限期由相关责任单位进行自查自纠;对自查自纠后依然存疑的,通过交叉评查、提级核查等方式进行集中核查,切实做到执法问题隐患起底清零。到目前为止,已查纠整改各类执法问题3000余个。
推进问题长效治理。从自查核查发现的问题入手,针对性建立健全执法制度500余件。完善执法问题长效治理制度体系,建立省市县三级公安机关执法监督委员会,全面加强和统筹案件监督管理,建成执法办案管理中心106个。全面落实刑事案件统一审核、统一出口等机制,在执法量大的派出所派驻法制员,加强案件办理全流程监管;开展“教科书式执法”创新实践活动,提高民警严格公正规范文明执法的意识和能力。今年以来,全省公安涉法涉诉信访总量同比下降54.3%。
下一步将继续抓好问题整改、责任追究和建章立制,加强对执法办案全要素、全流程监督管理,进一步提升执法规范化水平。
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办理的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等案件,时间跨度很长,案件数量多,浙江的排查整治情况如何?
浙江司法系统对于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案件的排查整治主要做了三个方面的工作:
梳理政策。从今年2月份开始,全面梳理出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关于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案件的法律法规、司法解释、意见通知等共58份,形成制度汇编,制定相应的“减假暂”案件排查工作流程和条件对照表。
制定机制。制定了《省属监狱系统开展违规违法办理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案件全面排查整治工作方案》,建立起个人自查、监狱筛查排查、厅局抽查的“三查”工作机制。
突出重点。对长期“保外就医”和重大立功减刑、连续“踩点”减刑、顶格减刑等9类案件开展重点排查。专门制定了案件排查标准,对9类重点案件进一步分类细化排查整治内容,制定18张清单、122个项目,实现对重点案件的靶向精准排查。
核查出1990年至2020年办理的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案件共795858件。自今年4月以来,全省各监狱单位按照案件排查整治工作方案,设置专门工作排查场所,高效完成了对795858件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案件的逐案排查,对57176件九类重点案件进行重点核查。
5月31日至6月9日,省司法厅抽调全系统100名业务骨干,成立10个联合核查组,对全省各监狱案件排查情况进行专项核查,确保案件排查工作扎实见效。
针对案件排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落实“立行立治”工作举措,依法依规整治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涉及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瑕疵问题案件97件。此外,加快建章立制,构建监狱执法标准化工作体系和监督制约体系,打造刑罚执行办案智能一体化办案平台,实现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案件线上办理、线上监督、全程留痕;进一步深化狱务公开,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和检察机关专门监督,着力提升执法办案规范化水平。
编辑:沈 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