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频道: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重庆 | 吉林 | 河北 | 山西 | 陕西 | 宁夏 | 甘肃 | 新疆 | 西藏 | 山东 | 河南 | 江苏 | 湖北 | 安徽 | 江西 | 辽宁 | 湖南 | 浙江 | 福建 | 广东 | 云南 | 贵州 | 青海 | 台湾 | 广西 | 黑龙江 | 内蒙古 | 香港 | 澳门 | 大湾区

电子杂志
车辆查询
人员查询

侦查专业课程思政育人内容设计探索——以建设思政案例资源库为途径

万虹 崔欣桐 张百全

 

       摘要:今年以来,“课程思政”成为高校立德树人的重要实践之一,公安院校作为预备警官的培养基地,在各专业课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政元素。实现侦查专业思政教育与知识体系教育的有机统一,需要明确侦查专业思政育人的导向与特点。公安战线大量的优秀人才与事迹提供了大量的思政资源,应结合榜样的作用与当代大学生的特点,探索将典型案例融入专业课堂的形式与方法,建构学生的警察意识,达到思政育人的目标。

关键词:思政 侦查专业 典型案例 警察意识

 

       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出席全国公安工作会议时,提出“坚持政治建警、改革强警、科技兴警、从严治警,履行好党和人民赋予的新时代职责使命”,为新时代公安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作为预备警官的重要培养基地,公安院校一直以来尤为重视警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可以说,思政教育是公安教育事业中的关键组成部分,是公安战线预备警官职业精神培养的必经环节。新时代的人民警察需要应对现实中各种复杂的犯罪形势与斗争,不仅要有良好的个人品质与合格的法律素养,更应具备过硬的政治品质。“育警铸魂”的系统工程,应当融入到公安院校的专业课程中,使理想信念教育在系统性的培训学习过程中,提升学生法治意识,锻造警察职业精神,成为践行“对党忠诚、服务人民、执法公正、纪律严明”十六字要求的人民卫士。

一、侦查专业课程中的思政育人

(一)侦查专业课程思政教育的目标

       立德树人,是高校建设发展和人才培养的根本任务。2017年,教育部发布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①]中,指出要将思政教育元素和功能融入到专业课课堂的设计之中,实现与知识体系教育相统一。此后,许多院校以“课程思政”为目标,在教学方面进行研究探索并取得优秀成果。2019年3月,习近平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的讲话中,强调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最根本的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就青年而言,应有坚定高远的理想信念以实现国家富强,有追求探索的渴望与能力来建设社会、推动进步,有担当奋进的责任心在时代浪潮中锤炼前行。大学是青年价值观、人生观形成的重要阶段,当下的年轻人在网络发达、资讯繁多的社会背景中,可以独立做出多元化的价值选择,许多因素都可能影响他们的观念,进而成为其在校园和社会中的行动指导原则。可以说,思政教育在课堂中的设置与讲授,正面临着时代的挑战,需要不断的改革创新。

       2020年,《教育部等八部门关于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意见》对部分专业在进行思政教育时的侧重点提出了指导性意见,其中,“经济学、管理学、法学类专业课程要培育学生经世济民、诚信服务、德法兼修的职业素养。”[②]

       作为社会稳定、人民安全的保卫者,警察应对自身的职业性质有深刻的理解和认识,坚定对党和国家的忠诚信念,培养为人民服务的责任意识,培养依法治国、公平公正的法律信仰,养成自我约束、清正廉洁的纪律作风。公安院校的学生作为共和国预备警官,与普通高校的学生相比有所不同。警务化管理意味着更加严格的规章制度,以培养学生的纪律性和服从性;在日常学习生活中,高标准的内务要求以及着警服的规定,让学生时刻意识到自己作为的身份责任。侦查专业在公安战线培养具有法律意识、侦查意识的实战综合型人才,在专业课程的思政教育研究中,应以“对党忠诚,服务人民,执法公正,纪律严明”为根本目标,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依据,着力培养学生作为警察的职业道德感和责任心,以及作为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的格局和信念。

(二)侦查专业课程思政的特点

       侦查专业是公安学的重要下属分支,属于法学门类。在该专业的课程设置中,除大学生通识课程之外,还会学习大量涉及到警务工作尤其是刑侦部门工作所需要的知识,如法律类课程(《刑法》《刑事诉讼法》等)、侦查技能类课程(《侦查讯问》《侦查措施》等)、警务体能类课程(《查缉战术》《警用射击》等)。作为一门应用学科,侦查专业对学生的培养方向一直以贴近实战为方向,使警校学生能够通过三至四年的系统性教育,成为满足公安战线需求的复合型人才。在大方向的指导下,通过专业课程对学生进行的思政教育,也带有自身的专业特性。

       首先,侦查专业课程思政的政治性和信念感更加突出和强烈。人民警察是党和人民的忠诚卫士,2020年8月,习近平在中国人民警察警旗授旗仪式上致训词强调,人民警察要坚持党的绝对领导,坚持政治建警方针。警察工作尤其是刑事侦查工作,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着人民群众对于社会治安环境和公平公正法治环境的要求,在承担重大责任的同时,也容易受到来自各方的攻击与诱惑;同时,复杂的工作环境和繁重的工作任务也会导致负面情绪的出现。因此,在教育阶段,就应着重树立学生作为人民警察的崇高责任感,并通过循序渐进的课程引导和案例启发,使其意识到职业精神的灵魂所在,培养人民警察具备的忠诚品质,形成廉洁清正的纪律作风。

       其次,侦查专业课程思政与国家政策、法律法规联系紧密。在国际形势、舆论环境愈发复杂多变的当下,极易引发社会关注,媒体和群众也常通过对警方的监督来表达对公平公正执法的诉求。做好一名警察,除“立德”之外,更应懂法律、会执法、守纪律。大部分侦查专业课程在内容设计上,都会涉及到中央制定的政策或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因此,应将思政教育融入到对国家政策和规章制度的理解之中,在加深学生对法律理解的同时,使思政理念成为其职业知识框架的一部分。

       综上可知,思政教育在侦查专业课程中不仅具有重要意义和作用,也有可操作性较强的融入方式。不过由于实践探索较少、专业课教师意识不强、缺乏理论基础等问题,各类侦查专业课对于自身思政元素的挖掘还有进步的空间,如何利用、发挥专业课中的思政内容,如何进行课堂设计使之更切合当代大学生的心理需求,使我们的职业教育能够充分实现人才培养目标,是实现全课程育人教学体系过程中的重要问题。

 

二、典型案例在侦查专业思政育人中的作用

(一)侦查专业课程案例的重要意义

       案例教学一向是课堂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常用的教学手段。专业课课堂上对案例的使用,通常会结合需要讲解的知识点,主要目的是让学生直观、生动地了解某部分内容,培养、锻炼其应用、操作的能力。对于侦查专业来说,无论是基础理论类课程还是技能类课程,所选择的案例大多数现实中发生的刑事案件,或者是以真实情况为依托拟造的模拟案件,学生通过对案例的理解、分析、操作、总结,形成对某项法律或者特定技能的认识,并能够加以实践。在案例的具体选择方面,遵循以“案”为主的原则,教师倾向于选择典型性强、创新性高、某方面具有突出特征的刑事案件,能够让没有公安工作经验的学生们形成深刻印象,更容易记忆相关内容,将其内化到自身知识体系中去。

       刑事侦查工作知识更新快,同时具有一定保密性,并越来越依托科技的辅助。对此前没有途径接触到刑侦知识的警校大学生来说,案例教学法是最容易激发兴趣、促进思考的教学方式;而另一种侦查专业常用的教学方法“模拟实训”,也需要以案例为基础。可以说,好的案例作用于刑侦课堂,可以极大提升学生的接受程度,增强学生的学习意愿和学习效果。同理,若要在专业课堂中融入思政教育,亦可以案例为途径,潜移默化地构建学生的警察意识与道德观念。但是,多数案例的内容重在传递专业知识而非思政教育,侧重在“案”而不在“人”,教师应充分了解思政案例起作用的机制,在掌握学生学习心理和学习程度的前提下,选择适合的案例。而在思政教育案例中,明显有别于专业课堂案例的一个特点便是榜样作用。

(二)榜样与榜样作用的发挥机制

       通俗地理解,榜样是“值得学习的人或事物”。在社会生活中,体现为具体个人在某方面的品质和事迹具有高度的道德上的示范性。人以其自身真实的高尚行为,能够引发、激励他人的类似行为,是榜样的道德教育功能。被选为榜样的人或事迹,具有真实性、先进性和可模仿性等特点[③],能够获得其他个体的认同,能够在某种程度上促进他人的自省、自律与自我提升。

       大学生群体在接受高等教育的同时,也会收到来自多种渠道的信息。课堂知识、社会实践、同伴交往、网络互动等多种途径都在影响着他们的价值观。目前的大学生多为2000年前后出生,成长经历往往使对个性化的追求更加强烈,具有突出的自我意识,敢于表达自己的诉求;同时,互联网的发展也使他们的学习娱乐更加碎片化,对海量信息能够接收却普遍缺乏深入思考,需要引导。当代大学生通常会自己选择榜样,角度也各有不同,在对某高校大学生的调查问卷中,调查对象选择的榜样类型更多是某方面取得显著成就的人,或者是自己身边有突出事迹的长辈、同学等,相对而言,知识型、成就型榜样比道德型榜样的影响要更加明显[④]。虽然学校可以通过树立榜样来进行引导,但此举的目的最终落脚于影响学生的思想观念和实际行动,学生对于榜样及其事迹的认识具有主观性,会自主选择打动内心的人物作为示范。对“榜样”在感性或者理性上的认可和共鸣,是学生接受其精神并自觉践行的先决条件。通过榜样,传递正能量,强化意识形态教育,是思政育人的重要方法之一。

(三)典型案例融入专业课堂需有明确导向

       以认识侦查专业课程思政育人总目标为前提,教师在使用典型案例时,需要先明确案例的导向,通过案例教育让学生形成正确的观点,对法律有正确的认知,有正确的职业信仰。其中最关键的部分,是要通过在不同专业课程教学中的案例设计,结合专业理论与业务技能训练,使学生在学习阶段完成警察意识的建构,理解警察的社会价值,将警察精神内化于心,才能在进入工作后更好地践行人民警察的职能。警察意识主要包括政治意识、职责意识、法治意识、纪律意识和素质意识[⑤],这五个方面便是“对党忠诚,服务人民,执法公正,纪律严明”十六字方针的贯彻执行。思政案例教学应坚持明确导向和目的性,对学生警察意识形成和价值体系的构造起到推动作用。

三、典型案例导入侦查专业课堂的具体方法

(一)案例的选择标准

       结合“建构警察意识、内化警察精神”的总体导向,所选案例应符合以下标准,以满足教学需要:第一,案例符合课程相关章节所体现的思政元素,能够达到教育学生的效果,例如涉及到刑事办案程序的部分,可引入警察严格执法、严守纪律的事迹,体现法治意识的养成和对“执法公正”的落实;其次,案例内容符合专业要求,与思政内容实现有机结合,例如涉及到视频侦查手段的应用,可在选取相关案例时,强调警方不懈追查、全面细致的工作态度,使学生在加深对相关技能的掌握同时,也对侦查中所需的耐心和责任心有所感知;第三,所选案例本身具有某方面的典型性,如办案民警、专家有突出的能力或是感人事迹,案情或者侦查过程具有鲜明记忆点,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教师可以通过以下两种常用途径选择合适的思政案例:一是通过媒体报道的优秀人物或典型案件,这类案例往往已经经过媒体的筛选和提炼,叙述脉络清晰,思政点突出,常有图片、视频作为辅助,适合课堂教学,容易引起学生兴趣,但因为教师并未实际接触,缺乏细节了解,在真实性方面会有偏差;二是选择本地的优秀民警事迹或者当地案件进行讲解,此类案例往往是教师在公安实践过程中直接或者间接经验的总结,鲜活生动,同时发生在身边的人和事更易激发共鸣,对学生的示范作用更强。

(二)对案例进行分析

       如前文所述,侦查专业课教师所选取的案例大多是侧重于“案”,意在使学生学习到某项业务技能,而思政类案例的选择则侧重于“人”,即办案民警的优秀品质或工作方法。选定案例后,可先对其进行定性和分类,提炼案例中所体现的具体思政内容,如:道德教育类,强调警察的勇于担当与奉献精神,弘扬高尚品德;能力教育类,反映民警在某方面的突出技能,或是值得学习的工作方法;职业精神类,体现警察在侦查过程中的耐心、细心、灵活、坚强等特质。

       对案例做出类型分析后,教师可结合所授课程章节进度分配案例,多数专业课讲解会遵循从宏观到细节、从基本概念到实际应用的规律,根据课程安排,有意识地引入思政类教学内容,实现专业知识与思政教育融合并进的案例教学。

(三)案例的教学设计

       在对案例进行充分拆解分析后,要思考相关课堂设计。可采取的讲授形式通常有两种:一是通过主体为人的案例,对学生进行直接教育,如《侦查讯问》课程中,教材内容为“侦查讯问人员的素质”,与其单纯理论教导或者让学生自学,结合优秀审讯专家的经历、事迹让学生阅读观看,进行课堂讨论,条件允许,也可请有关民警为学生开设讲座,潜移默化地达到教育效果;二是在进行案例教学或者实训演练时,使学生通过亲身经历,体验到警察在侦查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并不断探索解决方式,进而提升自己的能力,这种教学形式会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同时也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方式和工作习惯。

(四)案例资源的整合

       许多案例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解读,蕴含的思政元素也较为丰富,可以为不同课程所用。为了更好地达到思政育人效果,教育资源最好在一定范围能实现共享。如以系部或学校为单位,建立“思政资源库”,教师定期上传自己收集到的、具有思政教育功能的案例,并辅以分析,同时其他教师在该案例现有基础上,可以依照自己的课程特点进行补充,实现案例的线上讨论与完善;系部可以组织定期集体备课,交流案例讲授的方式以及课堂反馈情况,筛选优秀案例,总结先进教学经验,排除不再合适的素材,形成动态发展的案例资源储备。具有榜样性质的“人”与“事”,以及其中体现出来的优秀品质,应当始终被纪录和发扬,教师也能够这个过程中不断学习、传承信念。

四、结语

       公安院校承担着培养人民警察的重要职责和使命,人民警察不仅要有过硬的专业素质,坚定的理想信念更是不可或缺的职业品质。公安院校的专业课教师要提升德育意识与思政育人的能力,不断进行课程思政的实践与创新,才能切实实现育人目标,为公安战线输送更多优质人才。

 

参考文献:

[1]张静芳,单杰.论新媒体视域下公民道德建设的榜样机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3(27).

[2]周燕. 新时代大学生榜样教育的有效性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9.

[3]鞠丽华.警察意识建构初探——警察院校学生课堂教学中警察意识的培养[J].云南警官学院学报,2017(01).

[4]教育部党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作实施纲要(教党[2017]62号文)[Z].2017-12-4.

[5]教育部,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共中央政法委员会,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共青团中央.教育部等八部门关于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意见[EB/OL]. http://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0-05/15/content_5511831.htm,2020-04-22.

 

 

 

本文系2020年度黑龙江省公安警官职业学院重点课题“加强专业课思政育人,打造“对党忠诚、服务人民、执法公正、纪律严明‘红色案例库’”(编号LJ2020Z04)结题论文

作者简介:

万虹(1968年---),女,黑龙江哈尔滨人,硕士研究生,副教授,研究方向:侦查学   

崔欣桐(1987年---),女,黑龙江哈尔滨人,硕士研究生,助理讲师,研究方向:侦查学 

张百全(1972年---),男,黑龙江哈尔滨人,法学学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侦查学  

 

 

[①] 教育部党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作实施纲要(教党[2017]62号文)[Z].2017-12-4.

[②] 教育部,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共中央政法委员会,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共青团中央.教育部等八部门关于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意见[EB/OL]. http://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0-05/15/content_5511831.htm,2020-04-22.

[③] 张静芳,单杰.论新媒体视域下公民道德建设的榜样机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3(27):50-51.

[④] 周燕. 新时代大学生榜样教育的有效性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9:37-43

[⑤] 鞠丽华.警察意识建构初探——警察院校学生课堂教学中警察意识的培养[J].云南警官学院学报,2017(01):91-94.

 

责任编辑:朱望春  马金波

发布时间:2021年5月16日
浏览量:10280
首页    经验交流    侦查专业课程思政育人内容设计探索——以建设思政案例资源库为途径

热门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