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杂志
车辆查询

“出圈”!各级媒体纷纷聚焦桂林公安这项工作......

 

近年来,全市公安机关认真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西、视察桂林时关于保护好漓江、保护好桂林山水的重要讲话精神,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理念,紧紧围绕桂林“打造世界级旅游城市”的战略目标,全力以赴开展生态环境保护执法工作,切实当好保护漓江、保护桂林山水“二郎神”。

近期,新华社、人民网、中国网、广西法治日报等各级主流媒体聚焦桂林公安保护漓江、保护生态环境工作,对工作中的经验做法及其生动故事作了深入的采写和大篇幅的报道——

 

新 华 社

 

 

 

 

 

 

 

人 民 网

 

 

 

 

 

 

 

 

 

中 国 网

 

 

 

 

 

 

 


 

 

 

广西法治日报

 

 

 

 

 

 

 

 

 

桂林公安:守护漓江,绘就山水人城和谐相融新画卷

 

漓江风景名胜区规划总面积1159.4平方公里,以蜿蜒而过的83公里漓江精华段为核心。近年来,桂林市公安局认真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西、视察桂林时关于保护好漓江、保护好桂林山水的重要讲话精神,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理念,紧紧围绕“打造世界级旅游城市”的战略目标,深入推进漓江生态综合治理,建设适应水陆空立体作战要求的“漓江卫士”水上铁军,探索出具有地方特色的网格化漓江治理与保护新模式绘就山水人城和谐相融新画卷 

漓江沿岸,不断涌现着桂林公安守护青山绿水、打造平安美丽家园、绘就山水人城和谐相融新画卷的动人故事——

 

 

 

解难题:让“渔民”变身“志愿者”

 

“等晚上再去江边巡巡看,看看有没有人在‘搞鱼仔’……”这是临近傍晚,灵川县大圩古镇“渔业队”会长老黄正在跟队员布置晚上巡逻工作的场景。

每年3月是漓江各鱼类到上游产卵繁殖的季节,为保护好渔业资源,灵川县为此实行为期4个月的禁渔期。作为渔民的老黄他们便要因此“转业上岸”,“变身”为保护漓江生态环境的“志愿者”。

灵川县大圩古镇,距桂林市区18公里,位于百里漓江中游。过去很长一段时间,这里因为曾经的过度开发、滥捕,一度让漓江生态系统响起了警钟。

为了再现漓江水阔鱼跃、白鹭飞舞的美景,镇上沿江生活着一支180余人的“渔业队”,平时里他们靠捕鱼为生在当地派出所的工作下,如今他们有了双层身份:不仅是渔民,也是漓江生态保护的志愿者。

“大圩镇有50余户渔民,现在禁渔期,他们成为了我们生态环境保护的宣传员,也是协助配合我们执法的重要力量”,正在大圩码头带领“渔业”巡逻队巡逻中的灵川县公安局大圩派出所所长说道。

“渔业队”会长老黄热情地介绍说,自渔民上岸后,都义务当上护江的宣传员。近年来,全队没有发生一起违法事件。闲暇的时候,黄会长最喜欢到江边走走,看看烟雨的漓江和成群结队的鱼儿。他说:“身份的转变,不变的是守护漓江的初心,鱼多了,漓江的生机就起来了。”

让古镇警务室的村辅警感慨的是,平时里大家关系近了,不仅各项工作配合度高,在每年雨季的洪水中,渔民们还会一起帮助居民们转移生活物资。

大家的努力,如今也有了显著成效。近年来经过集中整治,漓江重新变得清澈,还时常能见到“消失”已久的白鹭的身影。“这让我感觉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老黄表示,他们也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感染更多人主动加入保护漓江的队伍里来,“只要每个人都改变一点点,我们的漓江就能变得更美丽。”

目前,大圩镇17个村委(社区)122个村民小组,不仅有村辅警,还配有157个微网格员,灵川公安以“警格+网格”融合共建,发动更多辖区百姓加入保护队伍,构建社会治理新格局,既充分发挥专业警种打击效能和综合职能部门的监管作用,又加强与漓管委、漓江公安分局联合执法,与市场监管、国土、环保等部门信息共享,推动漓江流域生态综合治理,当好保护桂林山水的“二郎神”。

 

 

 

新举措:让生态警务理念深植民心

 

初春的漓江,两岸满眼绿意,烟波浩渺的江面上,几艘巡逻艇破浪而来。这是一支由漓江分局水上执法队伍以及渔政等相关职能部门工作人员组成的“水上联勤巡逻队”,正在对漓江水域开展例行联合巡查。

每年3月1日至6月30日的漓江禁渔期,是漓江分局民警一年中最繁忙的120天。民警除了白天巡航,开展法制宣传,还要在夜间沿江巡逻,保护漓江水生资源。

巫晓曦,漓江分局水上执法队伍中的一员,江面巡逻、水上联合巡航等就是他日常工作的一部分。每次巡航,他都会关注漓江航道的通航秩序和漓江沿线的生态风貌,对于巡航过程中发现的破坏漓江生态环境的情况,就能够做到及时发现和快速处置。

2022年4月21日,巫晓曦和同事在一次夜间巡逻过程中,在漓江黄牛峡水域抓获了一名正在电鱼的男子。经了解,该男子是潜经村的村民莫某,由于家庭贫困,没有一技之长,基本的生活收入都无法维持。

巫晓曦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光靠入村入户进行漓江生态保护的法制宣传还不够,虽然能提高村民的政策知晓率和生态保护意识,但是自身温饱不能解决,“人人参与漓江保护”的目标就难以实现。

从那时起,巫晓曦就成了莫某的自愿帮扶人。他逢年过节的去看望莫某,并积极请教驻村书记学习政策,联系潜经村委为莫某寻找脱贫路径,在发挥引导作用的同时,发挥了帮手的作用。那时,正值潜经村在进行村子的改造,旧房将被改造成民宿、画院、小作坊等旅游经济实体。巫晓曦经过和村委的多次沟通协调,终于为莫某争取到一个泥水工的工作,这时巫晓曦才算松了口气。

2023年初,七星法院、检察院在市渔政码头,对去年参与非法捕捞的人员采取公益放生的形式进行生态补偿。作为曾经的非法捕捞人员莫某也参加了。他感慨地说,“以前不知道电鱼对漓江生态破坏这么大,经过教育和法律的惩治,我深深的吸取了教训,并愿意自费购买鱼苗参加放生活动,以后一定会参与到保护漓江、保护环境中。”

莫某的转变让巫晓曦又有了新的工作思路,在沿岸的村里像莫某这样的人应该还有很多,我们能为他们做点什么呢?他向分局党委汇报了他的想法。

大鹏之动,非一羽之轻;骐骥之速,非一足之力。搞好漓江大保护,不能各自为战,必须在“协同”上做文章,要在大保护中展现公安作为与担当。

漓江分局党委在保护漓江自然生态的工作中,大胆创新,多措并举,通过沟通相关单位和村委,最终形成了分局水上执法大队、雁山分局草坪派出所、潜经村委等基层党支部,以党建联盟的形式,共同开展漓江流域综合治理、生态环境保护、普法宣传动员的工作模式,充分发挥基层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的同时,让党建软实力转化为了战斗力。

党建联盟的成员们,通过对破坏漓江生态行为进行细致研究,依托党建联盟机制,通过树立警示牌、公布举报电话、发放宣传资料等形式,入村入户开展保护漓江生态法制宣传,深入细致地向村委干部、村民及商铺摊贩讲解保护漓江生态资源的重要意义,以及违反相关制度可能带来的危害和后果。

 

 

 

好办法:因地制宜盘活一个村

 

位于漓江中游的潜经村,是雁山区草坪回族乡所辖的回族主要聚居村,也是广西唯一的回族乡。

“满目青葱织绿锦,一川翠竹任横斜”。漓江两岸秀美的凤尾竹让无数游客印象深刻,漓江也因为竹影婆娑,别有一番情趣。你可知道,因为竹子种植引发的一段警民共建的生动故事。

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潜经村村民为响应党和政府号召,美化漓江沿岸风景种类,在江边大面积种植凤尾竹和甜竹,甜竹每年开春大量产出的竹笋也是一笔不小是收入,村民皆大欢喜。随着竹笋价格逐年下跌,加之这几年砂糖桔、沃柑、黄皮果行情不断看涨,耕地不多的潜经村民纷纷表示要将这些凤尾竹和甜竹砍掉改种果树以求更好的经济收入。

如果占地900多亩的风景竹林被砍伐,必将严重破坏漓江沿岸的美丽风光和生态环境。草坪派出所管段民警最先了解到村民的想法,全所民辅警连夜进村入户挨家挨户的走访,通过大量工作,了解到村民的真实想法。为此,草坪派出所全所民辅警一连几天从早到晚都待在村里,苦口婆心做思想工作,争取让村民们放弃这样的想法。

民警一边讲法律,讲清其中的的厉害关系平稳村民情绪,一边积极向上级部门汇报,争取资金政策支持,第一时间召集村两委干部和村党员代表召开会议,寻找可行方案。

通过积极争取,民警了解到雁山区草坪投资有限公司将在潜经村漓江段运营竹筏旅游,需要竹筏工。这可是千载难逢的就业机会!草坪所主要领导立即向乡主要领导汇报协商此事,经多方沟通达成一致:每家出一名劳动力考竹筏证,合格就可以成为竹筏工,由草坪投资有限公司计件发工资。

目前,竹筏旅游已正式运营,“变身”为竹筏工的村民每月通过自己的劳动可以收获一笔不菲的工资收入。村民纷纷表示,这样的经济收入转型,不仅把美丽的漓江留给了子孙后代,还在家门口拿上了高工资,是双赢的大好事。

“他们的村子地处漓江核心区,又是少数民族村落,为了做好工作,我们必须更用心。”草坪派出所教导员蒋仕贵表示,潜经村人多地少紧邻漓江,村民世代以打渔作为主要经济来源,非法捕捞违法行为时有发生。

草坪派出所还与漓江分局与村委组成联合党支部全程参与乡、村委、自然村三个层级社会事务管理。根据潜经村特点,草坪派出所利用回民每周五做礼拜的时间,由驻村民警、村辅警、村协管员到清真寺进行法律宣传。

开斋节、宰牲节、圣经节是回族三个盛大节日,草坪派出所民辅警都积极参与,进入到老乡家里一起做民族风味的传统食品,听老人讲回族的传统文化,有效拉近群众距离的同时,还能为村民增加经济收入渠道出谋划策。如今,草坪派出所所长挂任草坪乡党委副书记,管段民警挂任潜经村村委副书记,联合今年自禁渔期以来,开展生态保护法律知识讲座十余次,发放生态保护宣传资料2000余份。通过扎实的宣传,进一步提高村民保护生态环境知晓率和参与率,非法捕捞违法犯罪行为明显减少。

近年来,桂林市公安局漓江分局紧紧围绕“一点一线一面”的辖区实际,以客运码头为“点”,漓江流域为“线”,漓江风景名胜区为“面”,探索党建引领漓江共建共治共享新路径,创建了“两横两纵”网格化漓江保护新模式。

“两横两纵”,即执法司法的“横线”与基层组织的“纵线”。漓江分局与漓管委、海事、渔政等水上执法部门建立“漓江执法联盟”,与七星区检察院、七星区人民法院建立“执法监督与司法协作联盟”,构成漓江保护网格“横线”;与漓江沿岸公安警务站建立“警务联动机制”,与沿江村镇基层党组织建立“党建联盟”,构成漓江保护网格“纵线”, 依托“一村一辅警”工作机制,多方发动、协同发力,切实将漓江流域综合治理、生态环境保护、普法宣传动员等工作触角向“最后一公里”延伸,辐射漓江沿江16个乡镇、48个村委和137个自然村,充分发挥了基层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使党建软实力转化为公安战斗力,助推了漓江生态保护工作的科学化、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如今,漓江流域水质持续改善,水生态逐渐修复,江面上成群的白鹭栖息繁衍……在保护漓江流域生态之路上,桂林公安取得了让群众称赞的好成绩。对于如何护航绿水青山,还有更多的“桂林公安生态实践”正在推进,“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好愿景正逐步实现。

 

 

 

 

来源:新华社、中国网、人民网、广西法治日报

 

 

 

 

 

 

发布时间:2023年5月19日
浏览量:10280
首页    舆情观察    “出圈”!各级媒体纷纷聚焦桂林公安这项工作......

热门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