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杂志
车辆查询
人员查询

赏析:出神入化稀世珍

——韩滉《五牛图》

 

W020210305367031613811

五牛图 唐 韩滉

 

  距今近1300年前,《五牛图》问世。此图为纸本设色,纵20.8厘米,横139.8厘米,无画家款印,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五牛图》由唐代韩滉绘就,是我国现存最早画在纸上的作品,是唐代流传至今少数几件纸、绢画真迹之一,名列“中国十大传世名画”,堪称“镇国之宝”,稀世奇珍。明朝有著录称,宋徽宗赵佶曾在《五牛图》上题跋,但遭后人挖割已不复存在,尚有南宋宫廷印记“睿思东阁”“绍兴”,说明赵构南渡仍不忘带上这件顶级国宝。流传至今的画卷,引首有乾隆行书御题“兴讬春犁”,卷内有南宋赵构、元赵孟頫、明项元汴,以及清弘历、金农等十四家题记。

 

  打开画卷,从右到左体态、肤色、性情、神态乃至年龄各异的五牛依次排开。右首是棕色牛,头角像弯月,边吃草边在荆棘上蹭痒痒,悠然愜意;相邻的是黑白杂花牛,身躯硕大,翘首搖尾,步履稳健;中间深赭色牛,白嘴皓眉,筋骨嶙峋,张着嘴巴,纵峙哞叫;接着是淡黄色牛,体形高大,峻角耸立,自由信步,突然回头伸出半截舌头,似在召唤伙伴;最后是唯一脑袋束着缰绳的深黄色牛,瞪大眼睛,像要争斗,流露出郁闷、倔强的神情。画家描绘的五头牛既各自独立——沉静的、喧闹的、乖僻的,又相互关联——等待的、顾盼的、趋步的,构成了一幅首尾相连、前后呼应、气息贯通、浑然一体的群牛画卷。

 

  《五牛图》不但构图奇特、造型精准、形态生动,而且以形写神、天机绝妙、神采焕发。画家以练达流畅、富有弹性、具有块面感的粗劲线条,勾勒出牛的骨骼转折、筋肉缠裹和坚硬的牛角、牛蹄,这是长期不辞劳苦耕耘留下的印迹。同时,着力刻画牛的眼睛及眼眶周围的皱纹,用尖细劲利的笔触撇出眼眶边缘的睫毛,可谓匠心独运。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巧艺》记载东晋画圣顾恺之所言:“四体妍蚩,本无关于妙处,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最能传神达意。画中每头牛目光炯炯,透出闲适、憨厚、坚毅与倔强的神情,有生命、有情感,有各自的心理活动,是人格化了的五牛,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

 

  韩滉(公元723年-787年),字太冲,长安(今西安)人,经历唐代玄宗至德宗四代,玄宗朝名相韩休之子。曾参与平定藩镇叛乱,维护国家统一,反对分裂。德宗贞元元年(公元785年),官至检校左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正式拜相,兼江淮转运使,封晋国公。卒赠太傅,谥忠肃。他自幼聪明,勤学不懈,善艺文诸事,绘画宗南朝陆探微,书法师同代张旭,擅长人物、畜兽、田家风俗等,尤以画牛“曲尽其妙”。《宣和画谱》著录其绘有《李德裕见客图》《尧民击壤图》《田家风俗图》等36件,《五牛图》是其唯一流传至今的作品。

 

  《五牛图》出于韩滉笔下,绝非偶然。他出身尊贵,又居庙堂之高,以农事为天下之本,关心农民疾苦。据记载,韩滉镇守江南时,曾教示百姓治水养鱼,又与农家共商肥田种植办法。当了宰相,公事之余仍不忘到乡间体察农情,施以仁政,颇为难能可贵。他师传统,画艺精湛,功力深厚;更师造化,特別注重观察牛的动作、习性、苦乐,熟稔于胸,呼之欲出,才能绘就如此神妙作品,寓寄胸中的爱国亲民情怀,正如赵孟頫在跋中赞曰:“神气磊落,稀世名笔也。”

 

  然而,《五牛图》命运多舛。先入藏两宋宫廷,后元代赵孟頫获此巨宝,明代相继归鉴赏家项元汴、宋荦所有,清代乾隆时被征召入宫,清末转到中南海瀛台保存,随后遭八国联军洗劫窃至国外,从此杳无音讯。

 

  1950年初,周恩来总理收到一位寓居香港的爱国人士来信,告知韩滉的《五牛图》在香港露面,要价10万港元,自己无力购买,希望中央政府出资收回国宝。周总理立即给文化部下达指示,鉴定真伪,不惜一切代价购回,并指示派可靠人员专门护送,确保文物安全。文化部立即组织专家赴港,鉴定确系真迹,经多次交涉以6万港元成交。《五牛图》虽回归祖国,但已洞孔累累,残破不堪。故宫博物院组织专家历时几年修复,这幅神妙名画终于重新焕发璀璨光辉。来源:中国文联网

发布时间:2024年8月9日
浏览量:10280
首页    “警魂”诗书画院    翰墨丹青    赏析:出神入化稀世珍

热门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