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以法筑底 决策源头不违法 万事有解必有法
八百里沂蒙是片红色热土。革命战争年代,百万沂蒙人民拥军支前,十万英烈血洒疆场。和平年代,红色精神融入一代代沂蒙儿女的血脉,为当代法治建设提供了强大的信念支持,才有了今日沂蒙土地上处处以法筑底、依法解难的基层法治工作思路。
万事皆有解 找对钥匙开“心”锁
“要求我们村两委的干部,除特殊情况外,日常都步行上下班。”临沂市蒙阴县常路镇常路村党总支书记秦立安对海报新闻记者说。
为何会向村干部们提出这样“苛刻”的要求?秦立安解释,常路村面积不大,创新推行“步量工作法”,村干部们在上下班途中巡查掌握邻里纠纷、沿线环境卫生保持、基础设施管护等情况,随机入户走访2-3户群众,及时发现、解决问题。
“拉着家常就能进行普法宣传,简单几句话就能说到村民心里去,比开大会、搞座谈的效率还要高。”秦立安称。
常路村志愿服务队的工作人员以及工作流程
近年来,常路村一直坚定“万事有解”的思维,全面推行“微网格”管理服务机制,在村中设立67个微网格,不论事件难易,均实行“2小时见面制”。建立田间地头议事模式,组建了说事拉理、一家亲、知心大姐以及和事佬四支志愿服务队、“五老”调解队伍,解决群众的揪心事、烦心事、操心事。
在采访过程中,村中的法律顾问、调解员刘端金给记者讲述了一桩纠纷调解的案例。
2022年7月,张、李两家园地相邻,由于园地经常内涝,两家相互指责是对方侵占排水沟而产生纠纷。掌握情况后,和事佬服务队现场丈量边界,确定排水沟位置。并由镇政府组织了听证会,最终与双方协商后,两家同意边界各向后退0.5米,既建设了排水沟,又拓宽了路面,问题得到了圆满解决。
“我做了30多年的调解员,一直都认为村里面的调解工作讲‘情’是第一位的。不要一上来就激化矛盾,要先动之以情,让村民把情绪都发泄出来,调解也能从其中掌握很多信息,然后再晓之以理,给他们讲清楚道理、法理,以及法律后果,用法律来兜底。”刘端金表示。“说到底我们的村民都是一辈子实实在在的人,只要把握好度,说到他们心里去,很多矛盾自然而然地就解开了。”
回忆到自己刚刚上任时的情景,王传喜不禁感慨万千:“土地法真是帮我解决了很多燃眉之急。”
1999年4月13日,王传喜正式上任代村社区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15日,大把的法院传票就递到了王传喜手中。除了村集体的欠债外,还有一大部分涉及违法占地问题。
“我一上任就开始学土地法,学了好几遍,很多条款我都能背得下来。正是因为这些法律条文,让我为村集体争取到了我们应得的权利。”
如今的代村,村域面积大,产业辐射广。代村商城商户3000多家,沂蒙老街商户600多家,农企园入驻企业28家。面对庞大的民营企业、个体工商户体量和上万人在代村务工经商的实际,代村的各类法律纠纷却并不多。
“目前,村里的纠纷以商业纠纷为主,但是也不多。偶尔商户之间会有一些合同纠纷,基本上靠调解就可以达成一致,走到诉讼程序的案件很少。”代村工作区法律顾问陈侠告诉记者。
“让村民都能感觉到公平正义,让他们知道村班子是公道的。凡事都从法律出发,这是我们的村干部一直都在努力做的工作。”王传喜说。 (来源:海报新闻 田柳)
- 2021-12-22
- 2021-06-26
- 2020-01-30
- 2020-02-25
- 2020-03-22
- 2021-07-28
- 2020-04-07
- 2020-01-02
- 2019-12-29
- 2021-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