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吧:用镜头捕捉生活中的美----冯凯文
美是一种感动,可以欣赏,令人共鸣,甚至是超越体验层面的精神升华与交融。大自然中,美无处不在,常常需要人们去发现、捕捉和颂扬。
执着和勤奋是成功者共有的特性。美国作家格拉德威尔在《异类》这部书中提出了“一万小时定律”,即一万个小时的锤炼是任何人从平凡变成大师的必要条件。
如果每天投入三个小时,一万个小时相当于十年,而冯凯文执着于摄影艺术却已经超过50年。
“我退休前常常是利用周末和节假日进行拍摄的,退休后基本是全身心研究和创作。”冯凯文介绍,这是源于他对摄影发自内心的喜爱。
1968年,冯凯文参军入伍成为一名解放军战士。当时部队购买了一台海鸥牌相机,让他把所在单位发展建设的情况留一些影像作品。他从此与摄影结缘。
“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冯凯文指着2016年8月在北极拍摄的《冰海之心》对记者说。大自然巧夺天工,摄影家就应匠石运斤,方能展现大自然无与伦比的美妙。
“艺术源于生活,但一定要高于生活。一幅精美的摄影作品必须是鲜活的、生动的,有生命力才能打动人、感染人。”冯凯文指着自己拍摄的一张张照片,娓娓道来——
《摔跤手》《快乐时光》《丽水特警》……自然的动作,生动的表情,鲜活的生活场景一一入镜。
书法、绘画、雕塑、音乐、山川河流、浩瀚星空……在冯凯文的眼中,他们都是鲜活的生命体,都是那么的富有生命力、感染力、创造力,于是他努力地用镜头去捕捉,去呈现那些大自然中永恒不息的大美光华。
“大自然赐予了人类美好的生存空间,我们就要去记下这些大美的世界。”冯凯文说,“美”并不只是技艺,“美”是历史积淀后的绽放,是人与人之间的心灵传递。
冯凯文介绍,拍摄一幅精美的摄影作品并不难,只需在硬件具备的基础上把握住“美”和“思想”。没有美,没有思想,也成就不了文明。文明互鉴,也是美的传递和共赏共鸣。
“摄影的门槛很低,但摄影的走廊很长。每个人不一定能走到底,但都可以拍出经典的作品。”冯凯文介绍,现在的手机像素都很高,并且具有自动对焦美化功能,因此把握拍摄技巧很关键。
——拍摄纪实作品,要善于捕捉感动的瞬间,要选取和记录最具时代特征和典型的人、物、事入镜,真实、感人、有内涵的作品会更有社会价值和艺术感染力;
——拍摄艺术作品,要突出欣赏价值,让人们在欣赏中不断感悟作品的内涵、内在美,作品给人留下的欣赏空间越宽,作品的艺术价值就越大;
——拍摄风光照片,可以先拍大场景,接着再排中场景,最后再捕捉局部亮点,拍局部时可能是残缺的、朦胧的、曲折的,但这些局部的瞬间往往更耐看,有深度、有故事、有味道……
冯凯文说,摄影艺术与其他艺术是相通的,他在广西莲花山拍摄蕨菜幼嫩叶芽的局部作品《森林乐章》时,仿佛看到了五线谱;他在拍摄《远眺金秋》时,仿佛听到了天地轰鸣……
一幅幅画面、一段段情感、一个个故事,在冯凯文用镜头追逐“美”的历程中精彩展现。
内蒙古集宁师范学院教授敬笃看了冯凯文的摄影作品后留言:一切动态的情境,都会在静谧中,等待你艺术的重构。你镜头下的每一张照片,都在说话。
- 2021-12-22
- 2021-06-26
- 2020-01-30
- 2020-02-25
- 2020-03-22
- 2021-07-28
- 2020-04-07
- 2020-01-02
- 2019-12-29
- 2021-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