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法律服务需求 司法行政机关推进新时代公共法律服务高质量发展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指出,健全覆盖城乡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深化律师制度、公证体制、仲裁制度、调解制度、司法鉴定管理体制改革。
北京市司法局给出的答卷是,印发《北京市司法局关于深入推进公共法律服务均衡发展的若干措施》通知,重点提升公共法律服务统筹协调能力,持续加强基本公共法律服务底线保障。
江苏省司法厅在省、市、县、乡、村五级全覆盖的基础上,大力实施现代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改革创新项目,推动实现资源配置从分散式向聚合式转变,让群众“进一扇门,畅享司法行政一揽子服务”。
今年以来,各地司法行政系统多措并举,不断加强公共法律服务资源的布局规划,推进服务资源有序流动,加快推进公共法律服务均衡发展。
保障困难群体和特殊群体的基本法律服务需求,最考验公共法律服务体系的兜底功能。
司法部以落实法律援助法为抓手,以群众需求为导向,以提供优质高效法律援助服务为重点,以深化改革为动力,着力推进均等化、标准化、便利化建设。
司法部不断扩大法律援助供给,深入开展法律援助志愿服务,建立健全资源跨区域流动机制,推动法律服务资源向基层延伸,扎实解决基层特别是西部法律服务资源不足问题。
“我们全区有31家公证处已经落实事业体制公证机构核定绩效分配激励、企业化财务管理等机制,这是我们推进公证机构分类改革的成果。”内蒙古自治区司法厅一位工作人员介绍。
广东省广州市司法局一名干部说:“通过改革释放出了巨大活力,使公证质量和服务能力大幅提升。”
今年以来,司法部以深化公证体制改革、优化公证服务为着力点,完善发展路径,提升服务质效,促进公证服务经济社会发展、预防矛盾纠纷化解的能力不断增强。
“减证便民提速”是公证服务的一道必答题。每减少一份证明材料,就是为群众卸下一份负担;每缩短一天办证时间,就是为群众增添一份便利。
今年,司法部围绕深化公证体制改革,派员赴北京、河北、黑龙江、安徽、湖南、浙江等地调研,充分听取有关部门、专家意见建议。
“我们两家司法鉴定机构合并后,内部管理得到进一步改善,质量管理、风险管控不断加强,鉴定质量稳步提升。总的来看,1+1>2的整合增效效应初步显现。”江西省南昌市某司法鉴定机构的一名工作人员说。
不仅在南昌,各地围绕健全完善司法鉴定管理体制改革的总体目标任务,进一步完善体制机制,因地制宜优化机构布局,支持高资质高水平的司法鉴定机构通过业务增项、吸收合并等实现规模化发展。
今年以来,司法部坚持深化改革,强化监管,不断健全完善司法鉴定准入登记管理制度,着力加强机构建设、队伍建设,持续提高司法鉴定质量和公信力。
——创新推动机构建设。司法部在具备条件的地方开展国家司法鉴定中心建设试点。指导辽宁、山东、四川、重庆等地推进区域司法鉴定中心建设。目前,各地建成高资质高水平司法鉴定机构207家。
承担试点任务的北京市,积极落实国际商事仲裁中心建设要求,坚持以“世界标准、中国特色、北京方案”推进实施,各项工作取得阶段性进展。
同样承担试点任务的海南省,积极探索符合中国国情、与国际规则相融通的仲裁制度,并开展深入研究和实践,积累了宝贵经验。
司法部将以深化改革为契机,加快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事业高质量发展,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覆盖面更广、内容更丰富、质量更高、获得感更强的公共法律服务。
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是民生福祉的法律护盾,为群众提供触手可及的法律守护,让他们在面对法律难题时不再无助。
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宛如一座坚实的桥梁,连接在民生需求与法治保障之间,在我国法治建设进程中有着重要地位。
- 2021-12-22
- 2021-06-26
- 2020-01-30
- 2020-02-25
- 2020-03-22
- 2021-07-28
- 2020-01-02
- 2020-04-07
- 2019-12-29
- 2021-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