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金华:以高质量司法服务助力完善法治化营商环境
图①:东阳市人民法院法官走访破产企业,积极服务地方特色产业发展。
图②:婺城区人民法院法官为适用“输氧玻璃罩”机制的企业办理机器设备解封手续。
图③:义乌法院法官在某企业腾空现场调研,为开展后续清算工作做准备。
随着最后一期70万元款项履行完毕,浙江永康某门业公司在金华法院创新构建的民事执行“输氧玻璃罩”机制帮助下,成功完成“自救”,公司发展也取得了一定的进步。
在组织双方磋商的过程中,申请执行人也曾提出顾虑:“法官,你能保证他们如期履行债务吗?”
“当时他们公司承诺的返租收益呢?几年来我一分钱都没看到,现在生意越来越难做,我们都很不容易啊。”
2023年6月,金东区人民法院根据公司股东申请,裁定对浙中建材公司进行重整。该案涉及债权人1500余人,都有着不同的诉求,重整处置工作无疑是个难题。如何打通矛盾纠纷的“堵塞点”?
府院联动或许是破题的关键。金东区法院提出请求,希望金东区委、区政府牵头,各部门同心协力,在推进破产项目各项处置工作上同向前行。
通过多轮分析研讨和模拟测算,秉承保障中小投资业主权益的理念和方针,法院指定管理人制定的浙中建材公司重整计划草案与统一经营方案,均获得高票表决通过。
2023年10月,招募到的重整投资人以7.22亿元入主浙中建材市场,并计划继续投入上亿资金对市场进行升级改造。2024年4月,浙中建材市场历经华丽蜕变,以“锦绣·第六空间全球家居博览园”之名再度亮相。
“之前市场虽然也没完全关门,但是每天死气沉沉的。这次升级改造以后可热闹多了,都快赶上市场当年巅峰时期了!”市场里的商户对市场重整后的发展前景充满期待。
“学校真的运营不下去了,可以申请破产吗?”义乌某民办学校向义乌市人民法院求助。
义乌法院裁定受理案件后作出判断:学校具有特殊属性,孩子们的读书问题等不起、缓不起,结合本案企业对外负债基本为借贷、货款、工程款等大额债务的特点,通过破产清算解决矛盾、盘活资源是目前最合适的路径。
义乌法院积极借助府院联动机制推动成立专班,优先解决该校原有学生的后续读书问题,在义乌市教育局的统筹下,按照“相对就近入学”原则对学校学生进行分流,保证所有学生都顺利转学。
最终,由政府整体收回学校并支付补偿款的财产变价方案获得全体债权人100%表决通过,并由法院裁定通过。
在法院指导下,管理人与政府多轮洽谈,完成补偿协议的签订、补偿款的支付及学校全部资产的移交等工作,新学校改造工作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
清算完成的半年后,该学校顺利转为公办学校,重新启用,吸引了周边大量学生入学。“这所学校原本是私立的,硬件好,如今转成公立后还不用交学费,我们都觉得很满意。”第一批入学的新生的家长对学校表示肯定。
“我们要把主动服务做在前端,践行善意文明司法理念,最大限度降低诉讼对企业生产经营的负面影响,做实保护企业工作。”金华市中级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叶向阳表示。
- 2021-12-22
- 2021-06-26
- 2020-01-30
- 2020-02-25
- 2020-03-22
- 2021-07-28
- 2020-01-02
- 2020-04-07
- 2019-12-29
- 2021-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