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述:聆听不朽的旋律
玉溪市红塔区北门街3号,一栋朴素、典雅的老式清代民居。青瓦、白墙,天井、木楼,典型的州城老宅风格,这是人民音乐家聂耳的故居。
“玉溪山水育精英,义军一曲奋全民”,这句出自新中国第一任音乐家协会主席吕骥的诗,高度概括了聂耳与玉溪的关系。
聂耳1912年生于昆明,9岁之后多次回到玉溪。当这位少年第一次推开掩映在绿荫下的院门,眼里充满亲切和好奇。两层土木结构的旧式楼房,庭院里的花台、石磨、井栏镌刻着岁月的痕迹。
这座老宅是聂耳的曾祖父聂联登修建的,后留给聂耳的父亲聂鸿仪。1902年,聂鸿仪带家人到昆明行医,在甬道街开了药铺“成春堂”。聂耳4岁时,父亲病逝,母亲彭寂宽独自撑起“成春堂”。
在聂耳故居的展示柜里,我看到了一张聂耳音乐作品的年表。上面清晰记录着创作时间、曲名、作词等,在短暂的一生里他创作了35首歌曲和4首民族器乐曲。他的作品犹如号角,又如战鼓,奏响振聋发聩的强音。
多年后,“小毛头”的原型杨碧君始终感动于这首歌。2012年,在上海组织的纪念聂耳诞辰100周年大会上,年过九旬的杨碧君用颤抖的手写下“《卖报歌》经典永恒”七个字,以表达对聂耳的缅怀之情。
1935年,中国共产党一边进行艰苦卓绝的抗日斗争,一边和国民党反动派的镇压做殊死斗争。中华儿女需要一种能够激励人心、鼓舞士气的力量,在这个背景下,田汉作词、聂耳作曲的《义勇军进行曲》应运而生。
为了让乐曲更加大众化,聂耳将中国传统五音的“宫商角徵羽”融入其中,将2/4拍大调式与进行曲风格相结合,注入浓厚的中国底色,迸发出雄劲刚健、节奏有力的旋律。
其实,早在少年时代,聂耳就立下雄心壮志,要写一首中国的《马赛曲》。可以说,《义勇军进行曲》的创作,来自聂耳的初心。
为了唤起大家的抗日斗志,聂耳在“中华民族”这几个音上特别把力度加强,运用了全曲中最高、最强音。中华儿女无不被这激情澎湃的旋律感染。
创作过程中,聂耳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思绪如潮水般在脑海里涌动,有时都来不及记下来。
他的音符里,有巍峨的长城,有浩荡的江海,有伟大的家国情怀。就像音乐评论家李凌所说,他的歌声像燎原的火种,划破黑暗,放出火焰;这歌声是那样的雄壮嘹亮,给亿万人民以无限鼓舞,成为民族解放的号角。
没想到,这竟是聂耳献给祖国的“绝唱”。1935年7月17日,聂耳在日本游泳时不幸溺水身亡。后来,这首《义勇军进行曲》成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义勇军进行曲》被郭沫若称赞为“闻其声者,莫不油然而兴爱国之思,庄然而宏志士之气,毅然而同趣于共同之鹄的”,成为“中国革命之号角,人民解放之鼙鼓也”。
如今,在玉溪随处都能感受到聂耳的存在。聂耳文化广场、聂耳路、聂耳大剧院,等等。每年7月17日,是这里的“聂耳纪念日”。玉溪,把对聂耳的尊崇铭刻在骨子里,融入到城市规划和建设之中。
- 2021-12-22
- 2021-06-26
- 2020-01-30
- 2020-02-25
- 2020-03-22
- 2020-01-02
- 2021-07-28
- 2020-04-07
- 2019-12-29
- 2021-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