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杂志
车辆查询

姜明泽:办案如同捏寿司,律师亦可成为法律界的“寿司之神”

受访人 / 姜明泽

     

IMG_256

上海功承瀛泰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

 

主要执业领域为金融、房地产法律服务及涉外商事仲裁。拥有十五年争议解决经验,曾在最高院、上海高院、金融法院等各级法院代表央企及跨国集团办理复杂诉讼案件,亦在各大仲裁机构处理众多疑难仲裁案件。其办理的某金融案件入选最高院公布的全国法院系统2022年度优秀案例。

 

曾于瑞士师从国际仲裁协会主席研修国际仲裁。现任瑞士仲裁协会中国区代表、上海仲裁委仲裁员、新加坡国际调解中心调解员、贸促会调解中心调解员,获评《商法》“法律精英”、Benchmark Litigation“争议解决之星”、LEGALBAND“争议解决律师二十强”。

 

发掘时代潮流,不如发掘内心愿景

 

光石法学苑:您在学生时代最想从事的工作是什么?为什么?律师这一身份有什么特点吸引着您?

 

姜明泽:学生时代总有些理想主义,希望致力于国际政治研究。政治是一套特殊的语言体系,看似枯燥却可解释万物,研究其中机理实为乐事。但毕竟身在法学院,要跨学科从事其他行业确实有些困难。在运用语言体系的底层逻辑上,政治学与法学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法言法语从社会实践中抽离出来,规则人们的行为。而律师在实践法律的最前线,探究、拆解、组合各方争议,并运用法言法语演绎适用于法律判断的故事,其中过程也是妙趣横生。可以说,选择律师行业实为尽欢。当然,我也没有放弃国际政治的理想,19年重新放下工作在日内瓦高等国际关系研究院研修国际仲裁,也算有机会重温理想。

 

光石法学苑:在执业方向的选择上,青年律师如何发掘自己擅长的业务领域或业务类型?

 

姜明泽:对于业务领域的选择,发掘时代潮流,不如发掘内心愿景。简而言之,如喜静,非诉,伏案重书法律关系。如喜动,诉讼,庭前捍卫权利义务。工作茫茫久,何不乐此时。契合的职业及工作方式,心生欢喜,工作自然水到渠成。

 

当然,发现自身热爱需要一个过程。在10年最初工作时,我主要从事的也是非诉工作,上市、并购、投融资均有涉及。直至三年后,我有机会接触争议解决,才发觉“真爱”。但我很感谢非诉对于我文书写作、法律研究以及各行业学习能力的历练,也为之后诉讼、仲裁案件的处理打下基础。

 

光石法学苑:律师这一行业需要终身学习,您平时会选择什么方式进行学习?

 

姜明泽:学习别无二法,唯有多读书,抓住一切空闲时间读书。我工作、生活的每一处地方,包括书里、车上都会随手放一两本书。但不喜追求读书进度,乐时一天一本,懒时几本同时泛读一月,有专业书籍但更多的是其他各领域杂书,与其说是学习,不如说是我的碎片式休闲方式。

 

律师的手艺,须在事上磨

 

光石法学苑:您觉得怎样的性格特点或者拥有何种品质的人适合成为一名律师?

 

姜明泽:律师职业与语言打交道,与人打交道,最终,与思想打交道。现在流行说法i人还是e人,其实,人人皆可为律师。法律需求日新月异,只要有恒心,无论是擅长写作、表达,亦或人心,取其一,下苦功,简单的事重复做,复杂的事专心想,成为好律师并不难。

 

记得日本著名记录片《寿司之神》中,小野二郎做寿司永远以最高标准要求自己,他会观察客人的用餐状况以微调寿司,确保客人享受到终极美味。他曾说,“你必须要爱你的工作,必须要和你的工作坠入爱河。即使到了我这个年纪,工作也还没有达到完美的程度。我会继续攀爬,试图爬到顶峰,但没人知道顶峰在哪里。”作为律师,经办案件如同捏寿司,可易可难,但钟爱自己的事业,无惧、无妄、精益求精,亦可成法律界的“寿司之神”。

 

光石法学苑:您在从业过程中,是如何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和法律知识的?

 

姜明泽:律师是门手艺活,既然是手艺,只能在事儿上磨。每一个案卷都是一本书,一个故事。看似简单的甚至是与之前类案重复的故事,深究其中,也会有新的法律问题。而看似错综复杂的法律关系,抽丝剥茧,条分缕析,也可终归于一理。对于我而言,慎重对待每一案件的处理,也是责任心使然。全心投入案件后,团队自然会遇到新的法律知识,仍需提升的专业能力,尚待补强的行业规则,遇到了就突破,突破了手艺自然精进。

 

光石法学苑:在您的律师生涯中,有没有最有挑战性的案件?能否详细谈谈?

 

姜明泽:如果说最有挑战性的案件,相信会是下一个。但目前而言最难忘的还是代理京东、苏宁两大电商集团处理的金融纠纷案件。该系列案件前后历时六年时间,总涉案金额近300亿,涉及电商贸易、保理、基金、刑事等多重法律关系。京东、苏宁在平台贸易中被迫卷入保理诈骗,受害单位以场地、人员、财务等方面电商平台的管理问题要求其承担赔偿责任。

 

我们在18到20年的代理工作成功阻止金融机构提起的合同赔偿主张,免除苏宁全部责任。其后,另一金融机构就相似案情转变请求权基础,继而要求京东承担侵权责任。该案件程序上几乎所有难题均有触及。整个案件的处理可谓峰回路转,最终在团队努力下,上海金融法院及高院驳回了原告针对京东的诉请,为京东免除数十亿元损失。

 

该案件在电商、法律及金融领域都有广泛的社会影响。苏宁案件入选最高人民法院公布的全国法院系统2022年度优秀案例,京东案件获评2024年度上海律师优秀争议解决十佳案例,上述奖项也是对我们六年来代理工作的肯定。

 

光石法学苑:律师收入的“天花板”取决于哪些因素?

 

姜明泽:律师是法律从业者,但又不应仅仅局限于此。行业中的佼佼者,往往有着超越法律技能以外的独到之处,如特定行业的从业经历、敏锐的商业嗅觉、正确的政治敏感。天花板也许并不存在,取决于每个人的想象空间以及将想象落地的智慧。

 

24小时的待命,不如一瞬间的火花

 

光石法学苑:在一线城市中,“996”“007”乃至“二十四小时待命”的工作方式几乎已成为律师行业的普遍现象,您认为律师应如何掌握工作与生活的平衡?

 

姜明泽:工作与生活的平衡核心是内心的平衡。律师每年面对几十上百的案件,纷纷扰扰,物是人非。精神内守,静心内求,方可不为所乱。对于如此繁重的工作量,相比多线程同步处理,我习惯优化排序后,平和、平静地面对工作中的种种挑战。集中精力关注每一个当下的活,一件件做好。

 

面对众多案件,抓住主要矛盾,减少无序能量浪费。数百页的长篇累牍,不如一页纸的鞭辟入里。二十四小时的待命,不如一小时的专心与一瞬间的火花。在全身心投入工作之外,抽离身份,尽兴享受锻炼、旅游、陪伴家人,方才不负人生之乐。

 

光石法学苑:社会上律师污名化、执业权益受侵害的新闻当下频发,您如何看待律师职业当中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的关系?

 

姜明泽:律师本只是职业之一,无贵无贱,不可妄自尊大,亦不用妄自菲薄。理想需要有,否则无工作的盼头。但理想很远,现实很近。每一个案件的胜诉,每一个观点的斟酌,每一个语言的打磨,才是构成理想的现实具象。因而,以正心、正念做好律师职业语境下应为之事,十年如一日,理想也可以很近。

 

光石法学苑:您如何看待“万金油”与“专业化”之间的关系?在律师人数高速增长、业务量缩水的环境下,律师是否还应该继续坚持“专业化”路线?

 

姜明泽:如今,行业的精专及法律的颗粒度细化已将万金油律师的空间逐步压缩。为了实现客户的目标并保持律师的口碑,专业化是必经之路。但专业化并不意味着钻木取火,万金油也并不意味着雨露均沾,两者并不矛盾。术业有专攻,律师完全可以涉猎广泛但专攻一二,既可成为特定行业的专家,也可是特定专业领域的能手。在专长领域,发挥所长。对于非专长领域,律师仍可提供基础法律服务,并在高端、复杂项目中与其他专业律师合作共赢。

 

光石法学苑:如何看待所谓的行业风口?是否会根据行业风口调整自己的职业规划或者执业方向?

 

姜明泽:对于争议解决而言,所涉行业千差万别,随波逐流,不如修炼内功,以不变应万变。在此基础上,对于案件所涉新行业、新领域,最关键的是快速学习能力。我们团队遇到任何案件都会在法律分析之外尽快掌握其内在行业规则、商业潜规则,并以法律语言予以演化,以便反补法律漏洞,更利于向裁判者全面深入地阐述案情,厘清争议。如此,久而久之,我们也在金融、房地产、新能源等多个行业领域,形成了团队经验积累。即便下一个行业浪潮来临,相信我们也有能力快速适应。

 

光石法学苑:作为合伙人,对于管理团队有着怎样的心得?

 

姜明泽:团队不存在上位者的管理和挑选,只在于不同等级的法律玩家的相互吸引、彼此共进。其实,工作和学习有着相同的底层逻辑,学霸往往具有极强的内驱力。我们团队成员均来自于各大名校,对于他们而言,解难题的动力源自于内心对于法律思维提升的渴望。在他们眼中,复杂案件的处理好似一场日夜奋战的游戏,代理词的组织犹如铸造“乐高城堡”,而悉心构建的法律思维代码运行成功后的喜悦无疑是不可替代的精神大补。

 

更为重要的是,我们团队的工作有着共同的目标,便是为了更美好的生活。工作中,轻松、自由的工作环境放松身心、专一案件,工作后,把酒言欢、自在享乐,辛苦工作才有了它的意义。(来源:光石法学苑)

 

发布时间:2025年3月12日
浏览量:10280
首页    警法通    律政精英    姜明泽:办案如同捏寿司,律师亦可成为法律界的“寿司之神”

热门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