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杂志
车辆查询

贵州清镇法院:开学第一课“庭审进校园”

 

为增强学生群体防范电信网络诈骗及“两卡”犯罪的法律意识,2025年3月20日,贵州省清镇市人民法院将被告罗某某涉嫌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一案的庭审现场“搬入”贵州工商职业学院,通过“真实庭审+以案释法”的形式,为300余名师生带来了一堂深刻的法治课。

 

dfa987bf9ddcd43c8dc3977fcf07f7be_77-25032212292H27

 

该案被告罗某某因法律意识淡薄,轻信网络陌生人“包装流水赚佣金”的诱惑,两次使用名下银行卡协助转移涉诈资金共计12.35万元,非法获利1000元。

 

099e424ced7dbf7cd9a09bca6b92a524_77-250322122944141

 

该校师生全程旁听了法庭调查、法庭辩论及被告人最后陈述的庭审环节。审判员当庭宣判“被告人罗某某犯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判处有期徒刑十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一千元;违法所得依法没收,上缴国库。”

 

庭审结束后,审判团队结合真实案例面向师生开展专题普法。法官从“两卡”犯罪现状切入,指出当前大学生群体因社会经验不足、法律认知模糊,易被“兼职刷单”“代购跑腿”等躺平赚钱、轻松兼职的话术诱骗,沦为犯罪“工具人”。“明知他人可能从事违法犯罪活动,仍提供银行卡、协助转账取现,即便未直接参与诈骗,也会构成犯罪。”法官以罗某某的犯罪链条为例,剖析“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的构成要件,并提醒学生:“法律不会因‘获利少’而网开一面,任何涉及资金转移的行为都需谨慎验证来源。”活动结束后,一名学生坦言:“以前觉得违法犯罪活动离校园生活很远,现在明白,法律风险潜伏在我们身边,当提供“两卡”兼职的那一刻起,就可能站在了法律的悬崖边。”

 

近年来,学生涉“两卡”犯罪案件频发,部分学生因追求“轻松获利”出租、出售银行卡,最终面临刑事责任。清镇市人民法院选择在校园公开审理此案,旨在以“身边案”警示“身边人”,打破大学生对“轻微违法”的侥幸心理。

 

润法于心,践法于行。此次“庭审进校园”活动,将司法实践与校园教育深度融合,通过“以案释法”“以庭为课”,让在校师生“零距离”感受法律威严与司法温度。真实案例的剖析、判决结果的警示,不仅深化了学生对“两卡”犯罪法律后果的认知,更将“知法明理、守法慎行”的法治理念根植于青年心中。

 

(来源:清镇市人民法院  作者:陈芳 徐宇星)

 

 

发布时间:2025年3月24日
浏览量:10280
首页    法治广角    贵州清镇法院:开学第一课“庭审进校园”

热门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