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杂志
车辆查询

顾泱:为生命科学护航,在无限的游戏中收获意义与幸福

 

        

IMG_256

汉坤律师事务所合伙人。

 

专注于生命科学、生物医药及医疗健康领域的公司、监管合规以及交易业务,包括生物安全法及人类遗传资源、临床试验、产品上市许可、GxP合规、跨境医药许可及商业化合作(License-in/out),生命科学行业内投融资及兼并收购、外商投资、对外投资等事宜中的行业监管相关问题,具有代表生命科学领域内不同类型客户的丰富经验。曾多次接受《财新》《第一财经》《荷兰金融日报》《界面新闻》《经济观察报》《36氪》《汤森路透》等媒体采访,并获得Asian Legal Business, The Legal 500、LegalBand、Mondaq、Lex Falcon Global Awards等众多专业机构评选的生物医药领域年度领先律师及重点推荐。同时担任纽约大学上海校友会副会长。

 

把工作和生活视作一场无限的游戏

光石法学苑:学生时代的哪些经历对您现在从事律师工作产生了积极影响?

 

顾泱:学生时代社团的经历对我的锻炼和帮助非常大。例如在本科期间,从大一入学时我便加入了华政当时最大的社团“事是学社”,并在大三时担任社长。这个社团组织了各种校内外的辩论赛、模拟法庭比赛和学术活动,是华政乃至全国的明星社团。在担任社长期间,我们成功组织举办了华政第一届模拟法庭比赛;组织校内外的各种辩论赛和模拟法庭比赛,涉及几十个学校与本校十几个学院,同时需要和校办、学生会及很多部门进行协调沟通,工作任务量极大。但这些经历充分锻炼了我的活动组织能力以及与各方沟通打交道的能力,这些经验也为我的律师职业生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纽约大学(NYU)求学期间,我还积极参加了Law and Social Entrepreneurship Association、Asia Law Society等社团,作为唯一的一位LLM(法学硕士)学生,与众多JD(法学博士)同学一起参与了很多pro bono(法律援助)服务,也和他们成为了非常好的朋友,现在还保持着联系。近几年,我两次飞到美国参加他们的婚礼,其中的一些朋友现在也成为了我的客户。这些与外国同学长期交流的经历,对我后来接触外国客户、理解他们的文化,特别是现在作为合伙人,都起到了很大的帮助。

 

光石法学苑:您是如何快速实现从法学生到职业法律人的角色转变的?觉得这一过程中最困难的是什么?

 

顾泱:我认为,实现从法学生到职业法律人的角色转变,很重要的一点是在校期间就要尽早开始实习,在实践中积累经验。目前,大家普遍认同的一个现象是,我们在法学院中接受的教育和从书本中学到的理论知识,与实际的法律实践之间存在很大的差距,这种差距只能通过大量的实践和经验积累来弥补,没有捷径可走。只有脚踏实地,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来积累经验和提升能力,才能顺利完成从学生到律师身份的转变。

 

在早年间的实习工作过程中,我参与了大量不同类型的项目。工作前几年几乎都在半夜11、12点才离开办公室。通过项目积累,逐渐熟悉了律师工作的流程和要求,越来越能理解和掌握作为一名律师所需要具备的能力和素质。同时,我也经历了不断犯错和纠正的过程,我认为每一次错误都是一次学习的机会,可以帮助不断提高自己的技能和专业水平。如今,我也一直要求团队成员们记录工作中的错误和心得体会,做到“吃一堑、长一智”。

 

我个人觉得,在法学生到职业法律人的角色转变中,最困难的部分是在初级律师阶段。因为当时经验还不够丰富,所以面对新项目时总是会怀疑自己能否胜任。这种对未知的恐惧和压力是最大的挑战。不过,随着经验的逐年积累和对律师工作方法论的掌握,逐渐掌握面对新问题时的解决思路,就建立了更多的信心去面对未知。每一个新项目都变成了一次自我提升的机会,而不是一种挑战。

 

光石法学苑:在执业方向的选择上,青年律师如何发掘自己擅长的业务领域或业务类型?

 

顾泱:我认为,在职业生涯的初期阶段,探索和尝试是必不可少的。作为一名年轻律师,这段时间是用来尽可能多地尝试各种机会的。在职业起步阶段,我曾在外资律所的上海代表处和红圈所的纽约办公室工作,涉足了外商投资、收购兼并等多个领域,同时在纽约大学学习期间广泛选修课程,这帮助我逐渐了解了自己真正的兴趣方向。

 

虽然在探索过程中未必能立刻找到自己真正感兴趣的领域,但通常可以有效地排除一些不适合的方向。例如,某个业务方向可能与个人兴趣不符,或者无法满足长远的职业规划。无论是什么原因,及时识别并放弃不合适的领域,能够让你更集中精力在真正有潜力的发展方向上。

 

当然,缘分在职业发展中也起着重要作用。比如,我在2014年回国后加入了在生命科学法律领域享有盛誉的Covington,并一直工作到2022年初加入汉坤。正是因为这段在Covington的经历,我顺理成章地专注于生命科学领域的法律业务,并找到了工作中的乐趣与意义。所以,我的建议是,大家在做好充分准备的同时,也要保持开放的心态,随时迎接那些意想不到的机遇!

 

光石法学苑:青年律师独立执业初期所面临的最大难题是什么?有何对策与建议?

 

顾泱:青年律师独立执业初期面临的最大难题可能是如何平衡成本压力和团队搭建的冲突问题,这在合伙制的律所表现得非常突出。青年律师在独立执业初期一般比较难有充足的、高质量的案源,创收难以保证。为了控制成本,青年律师通常会最大程度压缩团队人力资源支出,采取单兵作战方式。法律检索、文书写作、出庭,包括去法院领取诉讼费收据等等事务性的工作全部自己完成,疲于奔命,真正有核心价值的输出并不多,更难以有时间、有精力去精研业务、开拓市场。同时,大客户、大项目通常都需要有律师团队协作才能完成,客户在选择律师的时候也会非常注重团队力量,这就使得青年律师很难有机会获得大客户、大项目。如此下去,很难取得良性循环。

 

我的建议是,要有不破不立的思想,勇于搭建团队,把自己从低端的基础工作中解放出来,投入合伙人更应该关注的核心事务上去。还可以采取抱团取暖的策略,跟其他律师开展紧密协作,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团队配置的问题。后者若能顺利地走下去,合作律师之间除了要具备高度的信任之外,还要切实解决好成本分担、利益分享等实际问题。

 

光石法学苑:当一位青年律师发展进入瓶颈期,如何缓解成长焦虑?

 

顾泱:学会合理降低期望,同时保持全力以赴的工作态度。大部分时候,我们之所以感觉焦虑,是因为我们对人和事,包括自己有很大的期望,却发现短期内难以达成。要知道,工作和生活中有很多事情并不是我们个人所能控制和决定的,因此适当地调整期望值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心理压力,并且让自己更专注于实际的工作和过程中获得的点滴成长。当我们拥有良好的心态时,反而可能会收获比预期更好的结果。

 

此外,我认为找到自己工作和生活的意义也非常重要。与其执着于特定的结果或功名利禄,不如更多关注体验、付出和过程,把工作和生活视作一场无限的游戏。这样一来,我们也能保持更平和的心态,更加专注于当下,而不再为未来感到过度焦虑。

 

客户的信任是无价的

 

光石法学苑:您为什么会选择深耕生命科学这一领域?

 

顾泱:最初进入生命科学领域是因为在加入Covington后机缘巧合的选择。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我逐渐意识到,这个领域与我的个人价值观和职业抱负之间有着深刻的契合。作为一名现实的理想主义者,我一直追求能够真正推动社会进步的事业,例如参与到我国创新医药的发展进程中。特别是近年来,在我国医药监管体制的深度改革和创新药物的出海潮中,我亲身感受到国家监管部门与国内创新医药企业携手并进的努力。能够在生命科学相关立法领域尽一份微薄之力,帮助中国的创新药企更好地成长与发展,这让我感到非常幸福。

 

由于我100%专注于生命科学领域的法律工作,有幸在多年的实践中为众多跨国药械企业和国内领先的创新Biotech药企提供法律服务。这些工作涵盖了各类产品,包括小分子药物、ADC药物、RDC药物、mRNA药物、AI制药技术及产品、CAR-T/NK/TIL等细胞治疗产品、医美产品,以及各种用于治疗或诊断的创新医疗器械(如IVD/LDT)。看到自己的努力能够帮助这些安全有效的药物和医疗器械更早地造福大众,让我感到无比满足。

 

光石法学苑:您没有生命科学专业技术背景,这是否会对现在的执业有所影响?

 

顾泱:不仅是我自己,目前我团队里的律师也都是纯法律背景。尽管我们专注于生命科学这样的强技术性的领域,作为律师,我们的主要职责仍然是处理监管和法律问题。因此,在实际工作中,法律背景显得更为重要。

 

当然,汉坤作为一家公司化管理的律所,可以为我们的客户提供一站式的法律服务。当项目中涉及到科学和生物技术问题时,我们有专业的知识产权律师团队,可以提供生命科学领域专业的分析与支持。同时,经过长期的业务实践,拥有纯法律背景的律师也能在生命科学行业中积累深厚的理解与洞察,从而为客户提供更多商业视角的建议和见解。例如,我个人自2014年起便全身心投入生命科学领域的法律服务。目前,我的客户涵盖了生物医药初创企业(biotech)、跨国药械企业(MNC)、传统国内药企、头部互联网企业以及知名投资机构,可以说覆盖了生命科学行业的各类主要参与者。我们的团队也为众多细分领域的客户提供服务,包括细胞与基因治疗、基因检测、小核酸药物、AI制药、ADC、核药领域等,从中积累了很多的行业经验。这些行业经验也能够帮助我们在没有专业技术背景的情况下,为客户提供更加专业的服务。

 

光石法学苑:在您的律师生涯中,有没有最有挑战性的的案件?能否详细谈谈?

 

顾泱:每个案件都有它的独特性,因此都充满了挑战。不过,我可以跟大家分享一下在从业过程中对生命科学领域许可交易趋势的一些观察和体会。

 

在Covington时,我主要帮助跨国药企开展License-out业务,协助他们把创新技术和产品推向全球市场。这个阶段让我积累了丰富的国际Licensing项目经验,也亲眼见证了全球医药创新的蓬勃发展。自从2022年初加入汉坤后,我开始有更多机会代表国内优秀的创新医药企业,帮助他们把产品license out给跨国药企。在加入汉坤的两年多时间里,我有幸协助了七十多个创新医药知识产权的BD/Licensing项目,见证了国内生物技术公司的快速发展,也为它们的出海之路贡献了一份力量。

 

最近,医药行业又掀起了“管线分拆项目”(“Spin off - NewCo”,也称为“SON”模式)的热潮。一些行业领先企业采取的这种创新玩法,激发了整个行业的共创热情。投资者、创始人以及跨国公司都在积极关注并参与这一趋势,探索新的机遇。然而,尽管新热潮下的项目表面上看似相似,实际上在交易结构、利益分配和谈判策略上各有不同,因此每个项目都有其独特的挑战。我们需要从更宏观的角度来把握整个项目的动态,同时依靠时间和经验积累的专业优势,来应对项目中的各种调整。行业趋势总是在不断变化,但专业性始终是我们律师执业的核心。

 

光石法学苑:您经办的众多案件都获得了客户的一致好评,可以分享一下您在扩展案源上做出的努力与成效吗?

 

顾泱:现在市场在不断变化,客户的需求也越来越多样化,律师拓展案源的方式也在不断进化。虽然有很多律师评奖活动,但我觉得,服务的核心应该是客户。所以,真正的价值在于律师如何通过自己的服务赢得客户的信任和满意。这种信任是无价的,比律所或律师的排名和荣誉更重要。满意的客户通常会成为我们最好的推荐者,他们会通过口碑把我们的服务介绍给更多潜在客户。

 

建立信任没有捷径,必须通过踏实做好每一个案件一点一滴地积累。另外,律师还应该积极参与行业交流,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扩展视野和人脉。这样,我们不仅能在现有的客户群体中建立良好声誉,也能从同行那里获得认可,实现业务的持续增长。

 

Responsible, Responsive and Reliable

 

光石法学苑:在一线城市中,“996”“007”乃至“二十四小时待命”的工作方式几乎已成为律师行业的普遍现象,您认为律师应如何掌握工作与生活的平衡?

 

顾泱:不得不说,在律师这行,保持对法律行业的热爱和对专业知识的追求是至关重要的。没有这份热情,很难持续前进。不过,实现工作与生活的平衡同样重要。与其说是平衡,不如说是寻求一种有机统一的状态(integrated)。虽然工作与生活不同,但它们也不是绝对对立的。如果能够在工作中享受生活,同时在生活中也能得到工作的灵感和支持,这将是鱼和熊掌兼得的一种理想状态。

 

从技术层面讲,一定要合理规划工作和休息时间,确保自己有足够的休息和恢复精力的时间。同时,找到一些能够让你放松心情、暂时忘却工作压力的兴趣爱好,这对于维持工作热情和生活乐趣都是有益的。最后,还要定期反思自己的工作和生活状态,调整不适宜的习惯和模式,保持最佳的工作和生活的状态。

 

光石法学苑:您如何看待“万金油”与“专业化”之间的关系?在律师人数高速增长、业务量缩水的环境下,律师是否还应该继续坚持“专业化”路线?

 

顾泱:这个问题其实因人而异。要根据个人的背景、兴趣和特点来选择执业路线。另外,律所的环境也会影响个人的选择。比如,在比较完善的公司制律所,律所向一体化的方向发展,那么选择专业化方向的律师在这样的环境下可能会更有优势。而如果在合伙制的律所,拥有更广泛的执业领域的律师的业务来源可能更广、业务分布更均衡。但总的来说,律师应该拥有广阔的视野和社会阅历与知识,同时,在某一个领域展现专长与特点。这需要因地制宜,因时而异。

 

光石法学苑:您在从业过程中,是如何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和法律知识的?在新规与政策频繁出台的环境下,律师应当通过哪些渠道推动自己的知识结构不断更新?

 

顾泱:我和团队专注于生命科学领域,尤其是在监管合规业务方面。紧跟监管动态与政策变化对我们来说是“必修课”。主动学习和外化产出对于更新知识储备来说非常重要。为此,我们团队几乎每周都会组织内部培训,互相分享和交流最新的法规变化、监管培训内容以及业务心得。

 

此外,我们非常注重将学习收获转化为文字成果,及时整理经验心得,并和行业内同行交流探讨。举个例子,2022年《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征求意见稿发布后,我们团队在意见稿发布当天晚上就进行会议讨论,深入研究新规的亮点和变化。第二天,我们就发布了解读新政要点的推文,将我们的见解向行业分享。2023年6月,《人类遗传资源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发布当天,我们迅速调整了早已准备好的文章草稿,并在几小时内发布了解读。

 

同时,我们团队也是各著名生命科学行业出版物的积极撰稿者,包括The Healthcare Law Review、The Life Sciences Law Review、Chambers Life Sciences Global Practice Guide、Chambers Healthcare: Medical Devices Global Practice GuideThe Legal 500’s Country Comparative Guides for Life Sciences等。此外,团队已经在汉坤律师事务所“生命科学·大健康监管法律专题”栏目中发布了近百篇的推文,积极分享专业见解和知识。我认为,这种持续的知识更新与外化输出,不仅是律师个人专业知识积累的必经之路,也是团队不断进步、保持竞争力的关键所在。

 

光石法学苑:对于未来也想成为一名律师的法学院的同学们,您有什么建议?

 

顾泱:我想给大家的建议是要始终坚持“3R原则”,也即 Responsible (有责任心), Responsive(及时反馈)and Reliable(可靠性)。

 

我一直将3R理解为律师执业的原则,同时也是做人的原则。"Responsible" 意味着要主动承担责任,拥有主人翁精神。不论你的角色大小,对于任何事务,只要答应了,就要确保事情能够圆满完成。"Responsive",意味着要迅速做出反应,进行充分的沟通,确保双方对事情的进展有一致的理解。如果不能立即完成,也要至少尽快给对方一个明确的回复时间。最后是 "Reliable",简单来说就是值得信赖,别人交给你事情的同时充分信任你能够完成。这三个特质能够很好地体现一个人的综合素养,同时也能反映律师的综合素养。

 

(来源:光石法学苑)

发布时间:2025年4月2日
浏览量:10280
首页    警法通    律政精英    顾泱:为生命科学护航,在无限的游戏中收获意义与幸福

热门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