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杂志
车辆查询

代表委员+法官,这个解纷组合很给力!

 

  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张军在今年全国两会上表示,要更加自觉、深入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在制定司法政策、司法解释时主动征求社会各界特别是人大代表的意见建议,邀请人大代表参与视察法院、专题调研、开展调解、见证执行等活动。近年来,浙江省开化县人民法院始终站稳人民立场,以代表委员联络为纽带,借助代表委员来源基层、贴近群众的优势,不断丰富“代表委员说理﹢法官说法”解纷模式,推动“代表建议、委员提案﹢司法建议”衔接转化,让更多矛盾纠纷止于未发、化于萌芽。

 

  广泛参与,凝聚多元解纷“新共识”

 

  “法院在融入基层社会治理等方面有很大的创新。”

 

  “建议针对基层不同群体、不同行业开展多频次、多类别的调解技能培训,不断提升庭前调解成效。”

 

  “希望法院进一步发挥法官、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乡镇干部、调解员的联动作用,进一步把诉调衔接的‘调’向前延伸。”

 

  2025年1月9日,开化法院“一对一”上门走访辖区省、市、县三级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面对面征求代表委员对法院工作的意见和建议。来自各行各业的代表委员从深化多元解纷、加大执行力度、强化普法宣传等方面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据了解,开化法院依托“天平之约”代表委员会客室、人大代表联络点、政协民生议事堂、共享法庭等平台,积极邀请代表委员参加主题协商、意见征求、走访调研等活动,不断挖掘基层社会治理潜能,推动完善纠纷源头性疏导、实质性化解、综合性治理闭环链条。

 

  “在和法院的多次联系互动中,我更加深入了解了法院在助推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方面的举措和成效。”衢州市人大代表、开化县华埠镇金色党建联建负责人郑初一认为,法院的司法服务要走出去,推动庭前调解实质化运转,形成分层递进化解纠纷的强大合力。

 

  为了把代表建议与委员提案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改进工作的实招硬招,开化法院主动“走出去”,运用司法大数据加强分析研判、预警预判能力,通过代表委员“发声”,帮助乡镇、村社精准化解矛盾纠纷风险隐患。

 

  “多亏了法院的诉讼风险评估报告,2024年村里涉诉人案比整体下降,我们也会将报告中的意见建议写入村规民约,把矛盾纠纷化解在诉前。希望法院可以多开展指导培训,针对村里多发易发的案件,总结归纳存在的法律问题及风险,提高基层矛盾纠纷化解能力。”对于开化法院分析辖区各乡镇涉诉情况并形成《社会治理诉讼风险评估报告》“点对点”发送的工作,衢州市人大代表,开化县马金镇高合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张雄富给予了肯定。

 

  据统计,2020年以来,开化法院已连续五年向全县15个乡镇发送《社会治理诉讼风险评估报告》,依据法律规定指导修订村规民约,推动全县66个村将“无讼”理念写入村规民约、112个村入选“民主法治村”。

 

  同频共振,描绘多元解纷“新枫景”

 

  “人大代表联络点与人民法庭合作搭建起了与群众之间的司法‘连心桥’,有利于更加及时高效地化解矛盾纠纷。”在参与调解了一起劳务纠纷案件后,浙江省人大代表、浙江开化合成材料有限公司保障中心设备主管毛彩珠深有感触。

 

  2023年8月,方某因项目施工需要安装水管,雇佣叶某做工。水管安装完成后,双方经结算,方某需支付叶某劳务费56000元。但方某在支付了20000元后,便以各种理由拒不支付剩余款项。

 

  开化法院华埠人民法庭庭长方小兵了解到,双方是合作多年的伙伴,在工作中发生了口角,矛盾并不深,只是有些怨气需要疏导,于是邀请毛彩珠参与此案调解。最终双方当事人达成一致意见,叶某顺利拿回被拖欠的36000元劳务费。

 

  “我们探索建立‘代表委员﹢法官’的解纷新模式,实现了‘1﹢1>2’的良好效果,将司法服务送到群众的心坎上。”开化法院副院长王成坤介绍说,该院邀请代表委员参与矛盾纠纷化解,借助他们的专业特长和岗位优势促进“案结事了”。2024年以来,共邀请各级代表委员参与矛盾纠纷调解375次,化解疑难复杂纠纷316件。

 

  “作为一名人大代表,也是一名特邀调解员,我通过参与案件调解,看到双方当事人从剑拔弩张到握手言和,心里十分高兴。”2024年10月12日,衢州市人大代表、开化佳艺家庭农场农场主方进林受邀参与集中执行行动,并成功促使一起案件的当事人达成和解。

 

  据了解,开化法院聘请150余名代表委员为特邀调解员,根据案件纠纷类型、代表委员专业特长进行针对性委派,实现立审执全流程调解,全面汇聚解纷力量,将司法服务延伸至基层社会治理的“最末梢”。

 

  2023年9月25日,正值开化县大溪边乡上安村红高粱丰收时节,开化法院法官邹炜翌来到村里,以买卖合同纠纷为切入点,围绕农产品销售合同的订立、履行合同期限、违约责任等内容,结合鲜活案例,为村民上了一堂生动的法治课。

 

  “红高粱是我们村里的特色产业,但村民相关法律意识非常欠缺,很容易产生纠纷。法官上门开展法治宣讲,有助于切实增强村民法治观念。”浙江省政协委员,上安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余雄富表示。

 

  据介绍,开化法院聚焦群众多元化司法需求,积极与代表委员联动,深入企业、社区、乡村、学校等地开展各类法治宣传活动,针对不同群体量身定做“普法套餐”,2024年以来,共开展法律咨询、执行教育、法治课堂等专题线上普法活动128场次,深受群众好评。

 

  数字赋能,打通多元解纷“高速路”

 

  “感谢法官和政协委员,若不是有你们帮忙调解,我的辛苦钱还不知道什么时候能拿到呢。”

 

  2024年6月19日,开化县何田乡“一堂一庭”(政协民生议事堂﹢法院共享法庭)调解室内,在开化法院联系法官郑龙呈的远程指导下,开化县政协委员、鱼香何田“民生议事堂”牵头人程宇描在线组织调解了一起劳务合同纠纷。

 

  调解中,程宇描抓住案件争议焦点,从阐述事实经过到分析利害关系,再到初步达成调解方案,经历数小时的沟通,促成企业负责人终于作出了付款承诺。

 

  “今后,我也会更加主动参与调解工作当中,在不断为群众化解矛盾纠纷的过程中,更好地提升自己的履职能力。”看着双方当事人在线签署了调解协议,程宇描高兴地说道。

 

  近年来,开化法院持续放大共享法庭特色优势和强大效能,与人大、政协同向发力,创新建立共享法庭与人大代表联络站、政协民生议事堂融合互促机制,依托数字化手段,把便捷高效的司法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2024年以来,开化法院通过共享法庭邀请代表委员开展纠纷化解等活动158次,举办交流研讨、普法活动85场。

 

  “这次讲座为我们预防化解企业纠纷提供了很多帮助。”参与了开化法院开设的企业法律风险防范“普法云课堂”后,开化县人大代表、开化顺通物流有限公司负责人卢顺根称赞道。

 

  开化法院搭建院企直通车,建立“法院﹢企业﹢代表委员”联络机制,深入企业开展巡回审判、协商调解、普法宣传等工作。2024年以来,共开展涉企普法宣讲125场,提供法律风险防控建议168条,灵活采用诚信履行观察期、资产转贷等方式帮扶36家涉案企业重回正常经营轨道。

 

  开化法院还通过共享法庭举办“法润家风”故事会活动,“线上﹢线下”邀请代表委员、妇联干部、法官从故事参与人的角度,聚焦反家暴、指定监护、子女抚养等主题,分享案件背后的感人故事,探索家事纠纷预防化解新模式。

 

  “现在仍有很多人对家暴有错误认识,认为家暴是‘家务事’,要持续加强法治宣传和警示教育,提高公众对家暴的正确认识和理解。”开化县人大代表、开化县女企业家协会会长吕中英提出建议。

 

  “家事纠纷的化解不同于其他案件,一般掺杂着当事人的情感因素,因此更应兼顾情与法的关系,更需要不同的力量共同解决。”开化县政协委员、开化县人力社保局医疗保险与基金监督科科长俞杭越表示。

 

“推动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走深走实,离不开代表委员的监督、支持和参与。”开化法院党组书记、院长夏云伟表示,下一步,该院将继续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联合代表委员给庭前调解做“加法”、为审判执行做“减法”,实现矛盾纠纷从终端裁决向源头预防延伸,促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持续优化提升。

 

(来源:人民法院报 作者:周凌云 方江琪)

发布时间:2025年4月14日
浏览量:10280
首页    前沿实践    代表委员+法官,这个解纷组合很给力!

热门新闻